色浆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色浆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古时候的打仗并没有像电视剧的那样他们都是怎么打的

发布时间:2021-02-03 11:55:52 阅读: 来源:色浆厂家

古时候的打仗并没有像电视剧的那样 他们都是怎么打的

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战争,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。

中国现在的古代电视剧因为其娱乐性质的局限、导演剧组的不专业,通常都是这样拍摄战争戏的,将领喊了声冲锋,后面的士兵就嗷嗷的冲上去了,然后各自为战,互相乱砍,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?根本就不是。

其实我想说的是,古时候打仗,即便双方军服完全一样,也照样可以打!而所造成的误伤并不会比现代战争多,甚至更少!

原因有以下几点:

结阵与熟脸。

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,古时候打仗是要结阵列方的。

我对具体的列阵人数并不清楚,但可以举个例子。

打个比方,有个千夫长,假设其手下是1000个人。那么这1000人还应该再选出10个百夫长,百夫长下面再分,最小单位为10人或者5人。

那么平时训练的时候,也是按照这个来进行训练的。

我没当过兵,但当过兵的应该知道,5人或者10人长期在一起训练,时间一久相互之前就会有一种认可和被认可感,说简单点,即便感情不怎么样,至少10人都混了个脸熟。这10个人,长时间在一起,对相互的不管是声音、还是体型都会逐渐的熟悉起来,很多时候,你只需要听声音就可以区别谁是谁。时间再长点,在100个人的队伍里,你即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叫出名字,但经常打着照面,100人之间,大家也会慢慢脸熟。偶尔你还会认识别的百人队伍里面的一些人和他们的小圈子。这些大家都应该可以理解。

这最基础的5人或者10人最后组成百人方阵,百人方阵再和其他的百人方阵共同组成1000人方阵。因为最下面的10人或者5人因为长时间在一起训练、吃喝、睡觉,毕竟会产生战友之情,这种战友之情成为一种纽带紧紧的维系着10人的关系,哪个小弟被别的队的人打了,其他人都会替身而出去帮忙,当过兵的应该都深有体会。

打仗的时候,这5人或者10人按照军队统一下来的方阵制度和另外9个队伍结成密集型方阵,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,10人士官会随时和自己相邻的10人队伍领队进行协调沟通,随时根据上级下达的命令和战场情况,对所属10人下达作战指令,即便自己所属的百人方阵被冲散,5人队、10人队由一个人带领,大家仍然要保持团结,谁摔倒了、谁掉队跑不动了,其他人都要拉一把,不行的还活着的就背着也行,除非特殊情况,反正不丢下,5人生死同心。如果方阵被冲散了,士官会指挥次级小方阵尽快归队,重新结成方阵,不行就和其他10人队伍结成临时小阵型。而这些在平时的时候应该都会模拟训练。

而在打仗或者训练的时候,百人方队通常都有统一的长期或者短期口号,用以鼓舞士气,如:“英勇杀敌,保家卫国”之类。和敌人相遇的时候,敌人的方阵也在喊着其鼓舞士气的口号。

而打仗的时候,是不会出现电视剧里面互相杀成一团,各自为战,互相乱砍的情况的,如果真的出现哪一边单兵各自为战的情况,那不好意思,说明这边的战阵已经被冲散或者溃散了,这边已经败了。试想,如果和你结队的其他人万一都被冲散了或者战死了,就你一个人身在没有照应的在乱军中,你会慌么?没有人看着你的后背,你还有什么勇气在如此混乱的局面里面杀敌,真出现这种情况,落单的士兵早就跑了!

举几个古代打仗结阵的列子:

打仗之前为什么要说,退后者斩?就是怕一人逃跑带动其所在的5人队伍也跟着跑,然后再蝴蝶效应导致整个方阵溃散。

打仗的时候为什么要求出奇兵?而不是简单的正面刚一下就完事?就是为了力求奇兵的突然出现打乱敌方战阵,从而产生较大的波浪效应,使敌方整个战阵全盘崩溃。古代时候出现很多以多对少的局面,但往往人多的一边更小心,不随便贸然进攻,就是因为自己人多,结阵也多,稍微有点错误,就会导致崩盘。中国古代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或者战斗就靠的这个。

结阵能力也是将领能力的表现,刘邦和韩信说,我只能带10万人,你能带多少?韩信说多多益善,这里能带多少其实就是指将领的结阵能力。这里可见古时打仗,结阵是多么重要,而指挥结阵也不是你张三或者李四来就可以做好的,古时为将也不是你鞭子一指,小兵们冲就完事的。

为什么有些兵家不求兵多而求兵精,一个原因,就是“人多了,指挥结阵麻烦!”

为什么遭遇战上步兵这么难打骑兵?就是因为步兵结阵后保持阵型移动缓慢,骑兵可以发挥机动性来促成更多的战机,而步兵方阵很难跟上骑兵的节奏进行移动,只能被动防守,但骑兵很少会跟结成密集阵型的步兵方阵来打硬的,只需要到处游走,跟你打游击,声东击西、围点打援的什么的,步兵由此往往顾此失彼,最终暴露出你的弱点,一瞬间的击打就让你整个方阵崩盘,最后全盘击杀。

所以,因为范围脸熟的连环纽带和密集结阵的原因,敌我双方都被很明显的划分开了。

口令和旗帜

看三国的时候,我们都会看到,张飞手下有人举着“张”的大旗,关羽手下就是“关”的大旗,还有其他的如“曹”“刘”等等。

这些大旗一是向敌人和友军自报门号,一是凝聚自己手下士兵。

不同阵营的大旗颜色或者款式通常会有较大的区别,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手下兵将们“跟着走”,另一个目的也是在列阵对敌的时候,告诉友军或者上级,“我们还活着”。

旗子可能会每100个人一根百人旗,然后1000人又一跟旗。这个旗子也是他们百人队或者千人队的标识,试想在战场上,大家身高差不多,如果都不配备旗帜的话,总指挥就难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敌我在战场犬牙交错的形势,做出正确指挥。

因此,打仗的时候,大旗必须拼死保护,如果旗手战死,那么就由其他活着的人继续抗,直到最后一个人,这样才代表你这个方阵被消灭了。而如果你的方阵人没死光,旗子先没了,那么自己的友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会默认你这个方阵已经灭了,其队员和指挥心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,从而动摇全军军心。

而每个方阵除了旗子,通常都会被冠名,如:龙虎、山鹰之类等等。

阿里斯顿壁挂炉压力高怎么办

苏泊尔燃气灶外圈没火怎么修

索尼电视开机动不了怎么办